2019年,縣委、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緊緊圍繞“1336”工作思路和“1234”工作目標,突出抓好4個主題年工作,全力打好“三大攻堅戰”,大力實施“”八項行動計劃”,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、持續向好。
一、綜合經濟
初步核算,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5775萬元,比上年增長7.0%。按產業分,第一產業增加值231804萬元,增長4.6%;第二產業增加值264465萬元,增長7.6%,其中工業增加值79233萬元,增長9.5%,建筑業增加值185232萬元,增長6.7%;第三產業增加值579506萬元,增長7.5%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.5:24.6:53.9。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3.6%、27.0%、59.4%,依次拉動經濟增長1.0個百分點、1.9個百分點和4.1個百分點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011元,比上年增長7.0%。
按戶籍人口統計(公安局人口年報),年末全縣有195610戶,總人口為541499人,比上年末減少688人;人口性別比(以女性為100)為110.7;全年出生人口5682人,其中男性2954人、女性2728人,出生率為10.49‰;死亡人口4339人,其中男性2544人、女性1795人,死亡率為8.01‰;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.48‰(見表1)。年末有常住人口38.49萬人,比上年增加0.17萬人,其中城鎮人口14.70萬人,比上年增加0.64萬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鎮化率)為38.19%,比上年提高1.5個百分點。
|
表12019年戶籍人口數及其構成 | ||
|
指標名稱 |
年末數(人) |
比 重(%) |
|
541499 |
100 | |
|
其中:城鎮人口 |
191971 |
35.5 |
|
鄉村人口 |
349528 |
64.5 |
|
其中:男性 |
284417 |
52.5 |
|
女性 |
257028 |
47.5 |
|
其中:0-17歲 |
108837 |
20.1 |
|
18-34歲 |
134464 |
24.8 |
|
35-59歲 |
195818 |
36.2 |
|
60歲及以上 |
102380 |
18.9 |
城鄉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。城鎮新增就業0.41萬人,城鎮登記失業人員0.28萬人,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.18萬人。
2019年末全縣財政用于扶貧方面的投入42613萬元,當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448人。
2019年末,全縣有11個鄉,19個鎮,2個街道辦事處,289個行政村,4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。
二、農業農村經濟
農業生產穩定增長。2019年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234976萬元,比上年增長4.6%,其中:農、林、牧、漁業增加值231804萬元,增長4.6%,農、林、牧、漁業服務業增加值3172萬元,增長2.9%。
??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79112畝,同比下降0.21%。全年糧食總產233162噸,增長1.86%。其中小麥266噸,增長0.38%;玉米87103噸,增長1.68%;水稻產量13605噸,下降3.87%;大豆產量6106噸,增長7.2%;馬鈴薯產量74895噸,增長3.42%。
全年生豬出欄514518頭,同比下降5.21%。牛出欄6255頭,同比下降0.92%。羊出欄268348只,同比增長0.66%。家禽出欄3341772只,同比增長3.65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2019年末,全縣工業增加值79233萬元,增長9.5%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.8%,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(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)21戶,本年新增2戶,退庫1戶。2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6352萬元,同比增長10.2%,電力行業實現產值271821萬元,增長29.2%,水泥、石灰和石膏制造業實現產值90858萬元,同比增長8.7%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萬元,同比下降%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(見表2)。
|
表2 2019年全社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| |||
|
產品名稱 |
單位 |
產量 |
比上年增長% |
|
水泥 |
噸 |
236821 |
-3.5 |
|
發電量 |
萬千瓦小時 |
70504 |
3.5 |
|
售電量 |
萬千瓦小時 |
52653 |
14.8 |
|
自來水 |
萬立方米 |
647 |
12.5 |
2019年在地建筑業總產值達到553860萬元,同比增長17.9%。其中,本縣注冊的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產值237016萬元,下降10.8%;縣外市內在本縣施工的建筑企業完成產值239159萬元,?增長61.2%;外省來渝在本縣施工的建筑企業完成產值77685萬元,增長39.7%。全縣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6.4萬平方米。
年末本縣注冊的資質以上的建筑企業27家,完成產值251725萬元,下降8.6%,竣工產值達到106151萬元,下降29.1%,期末從業人員13252人。
13戶房地產資質等級企業全年共完成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76.38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6.3%,竣工面積6.5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257.3%;商品房銷售面積34.98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4.0%,銷售額172156萬元,同比增長14%。
四、服務業
全年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1566萬元,增長2.5%;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99271萬元,比上年增長4.8%;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9206萬元,增長6.7%;金融業增加值74267萬元,增長7.8%;房地產業增加值55721萬元,與上年持平;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76999萬元,增長20.6%;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29484萬元,增長6.6%。
2019年末,全縣公路里程年底到達數7166..5公里,其中,等級公路6526.4公里(二級公路195.5公里,三級公路252.9公里,四級公路6078公里),等外級公路640公里。鄉鎮通車率100%,行政村通車率93%, 行政村通達率93%。
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8912.48萬元,比上年增長22.4%。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2.66萬件,快遞業務37.29萬件,快遞業務收入323.01萬元。
五、國內貿易
2019年,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3850萬元,比上年增長13.0%,批發零售商品銷售額708360萬元增長11%,住宿餐飲業營業額94241萬元,增長15.1%。
六、固定資產投資
2019年,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.6%(見表3)。其中,民間投資下降34.7%,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6.2%。分版塊看:工業投資同比下降52.7%;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3.3%;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4.7%。
|
表3 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|
|
七、財政、金融
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6780萬元,同比增長3.9%。其中,稅收收入42717萬元,增長0.3%;非稅收入34063萬元,增長8.9%。全年完成基金預算收入40858萬元,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09910萬元。
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8949萬元,增長13.7%。其中: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0221萬元,公共安全支出12844萬元,教育支出113371萬元,科學技術支出894萬元,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695萬元,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665萬元,衛生健康支出50410萬元,節能環保支出13987萬元,城鄉社區支出48693萬元,農林水支出166977萬元,交通運輸支出25069萬元,住房保障支出24560萬元。
年末全縣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021285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1.53%,比年初增加208972萬元,其中,境內住戶存款余額2021018萬元,比年初增加208725萬元;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102723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6.89%,比年初增加71036萬元。
全縣營業性保險分公司13家。保費總收入32183.29萬元。其中,財產保險收入16848.11萬元;人壽保險收入15335.18萬元。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10662.07萬元。其中,財產保險賠付9035.84萬元;人壽保險賠付1626.23萬元。
八、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
2019年全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2元,同比增長10.6%,其中,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958元,同比增長8.1%,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859元,增長4.8%,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.2%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4元,增長10.3%,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538元,增長11.4%,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.4%。
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.93萬人,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.26萬人,其中企業職工1.57萬人,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際支付人數2.41萬人,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基金收入8.42億元,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基金支出8.43億元,實發養老金額5.30億元.
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.82萬人,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.37萬人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1.77億元,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支出0.89億元。
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.37萬人,工傷保險基金收入3471.75萬元,工傷保險基金支出3470.07萬元。
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.58萬人,失業保險基金總收入1194萬元,失業保險基金總支出989萬元。
年末全縣共有0.2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1.6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。
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80元/月,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40元/月。
九、科學技術和教育
全年專利申請量184件,發明專業申請49件,專利授權201件,授權發明專利27件,科技成果登記43個。
全縣共有普通高中教育學校4所,中等職業學校2所,普通初中15所,普通小學76所,幼兒園68所,特殊教育學校1所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.3%,初中入學率為99.97%,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100%,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3.9%(見表4)。
表4 2019年全縣各類教育情況

十、文化、衛生健康和體育
全縣共有博物館1個,文化館1個,文化站32個,公共圖書館1個,藝術表演團體18個。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30%;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%。公共圖書館總藏量87519冊、件,書架總長度0.19萬米。
年末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8個。其中,醫院10個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2個,鄉鎮衛生院30個,村衛生室257個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908張。其中,醫院床位1195張,鄉鎮衛生院床位713張。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826人。其中,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191人,注冊護士591人。
十一、資源、環境和應急管理
年末,城區(縣城)戶籍人口9.52萬人,城市道路長度101.91公里,城市道路面積87.66萬平方米,城市排水管道長度151.91公里,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285.37公頃,有公園13個,公園綠地面積95.43公頃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.02平方米。
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,新一輪退耕還林、天然林保護工程快速推進,完成營造林22.7萬畝,森林覆蓋率69.58%,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35690公頃,有效灌溉面積5413.4公頃。
全年生產安全事故8起,死亡8人,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.07人。
注:
1.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,正式數據以《巫溪統計年鑒—2020》為準。
2.地區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3.人均生產總值按年末常住人口年平均人口計算、人口出生率、死亡率、人口自然增長率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報相關指標計算。
4.主要經濟指標來源于縣統計局統計年報資料,社會發展指標來源于相關部門統計年報資料。


